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与文艺的关系,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便结下了不解之缘。早期的共产党人,如李大钊、陈独秀、瞿秋白,都是著名的文学人士。
新中国成立前,《延座讲话》是一个著名的文献。它是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它不是毛泽东个人心血来潮的产物,而是一个时代的产物。今天,我们应该历史地来看待它,看待它的生命力和局限性。
新中国成立后的近三十年里,党对文艺的领导,既取得了一定成绩,更有很多深刻教训。成绩方面,如1956年提出“双百”方针。如长篇小说“三红一创”(红岩、红旗渠、红日,创业史)。教训方面,主要是不恰当地开展了对《武训传》、胡风集团、丁岭冯雪峰事件、《刘志丹》、《海瑞罢官》等的批判,给文艺界带来了重大损失。
以“真理标准大讨论”为起点的后三十年,我们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党领导文艺的方式的路子,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这是今天上午鲁十一的第20次大课,由中国文联副主席(原中宣部文艺局局长)杨志今讲授,题目是《党领导文艺的方式的转变》。
杨志今说,新时期开展“实事求是”的真理标准大讨论以 后,党对文艺工作领导的方式开始转变。1979年邓小平同志讲话时提出“二为”方向。这是对文革期间提出的“文艺为政治服务”的纠正。自此,“双百”“二为”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在此基础上,我党又提出了如下几条方针和原则:
一是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过去是否定型,现在是引导型)
二是重在建设。
三是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解决群众喜欢不喜欢,群众满意不满意的问题。因为有不少作品是叫好不叫座,即领导和专家看好,市场不看好,发行量和收视率不高的。)
四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强调精神文化产品的商品属性,同时又不是一般的商品)
五是尊重文艺规律,尊重文艺家的创造性劳动。(即“两尊重”。党和政府重视文艺规律,尊重文艺家的劳动,同时,作家艺术家要有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
六是党对文艺功能的认识的调整。过去主要强调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特别是强调认识功能和教育功能。现在则反审美功能和娱乐功能放在认识功能和教育功能同等重要的位置。
七是实施精品战略,实施精品生产。
八是深化文艺体制改革。
九是重视和发挥文艺评论工作的作用。
十是理顺党和文艺家、文艺团体的关系。胡锦涛同志将一次重要讲话中“党联系文艺家的桥梁和纽带”改了一个字,即“党联系文艺界的桥梁和纽带”,含义深刻。因为,目前在体制外的文艺家队伍越来越壮大,特别是在中青年中占有很大比例。比如北漂族,比如草根。这个一字之差,表明了中央对这一群体的深情关注。
杨志今还从一些具体的案例,讲了领导方式的转变。
评论